最新网址:www.badaoge.info
如果说老毛子和高卢鸡在沮丧的话,那外商部的同志就在欢庆。
不愧是“出口创汇第一人”的手笔,这东西不但好卖,而且价格还不低,利润率又高。
买了DJS-59的国家,并没有将所有的DJS-59都配套操作系统,但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还是有的。
结合价格粗略计算,这意味着外商部的同志一举额外售出了相当于此前DJS-59销售总额大约5%~6%的小钱钱,可别小看这个数字。
用后世的互联网黑话来说,这叫挖掘存量,凡是已经有DJS-59计算机的,都是潜在客户,而且还不耽误开发增量客户。
同时软件还没有成本,除了那一小盘一小盘的磁带之外。
总的来说,外商部的同志将无本生意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且还比较顺利。
信息技术是比较容易形成路径依赖的,尤其是在为某一架构投入大量资源,获得大量成果之后,再想变化,就很难了。
这种情形,用日后互联网黑话来说,叫做“生态”。
从早期PC的发展来看,从性能上来说,X86的CPU性能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那个,但它和巨硬的结合,使得这个联盟几乎通吃,靠的就是这个。噢,对了,那时候巨硬的操作系统也特么不是最好的。
但是说到生态,现在高振东并没有在任何生产力软件上下功夫,一是因为他自己没那么多精力,也不可能做得到,只能引导别人去做,二来,是时机还不到,他还在等,等一个机会,等一个里程碑。
他现在在软件方面,在做的只有两件事。
一个是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的组织编制,一个是他在拉清单,拉一张绝大部分内容他自己都不会去做的清单。
这时候的时间,已经进入十二月了,离6011大会战的启动,已经半个来月过去了,别人的进度怎么样高振东不知道,但是高振东自己的那十多个钢种,有三个的流程已经完成了一半左右。
其中一个是师父亲自挂帅在盯着三分厂的人在搞,一个是京城钢铁厂AOD分厂那边在搞,剩下一个,则是厂里的人在搞。
三轧厂除了以厂里名义接的那一个之外,还组织人手,在高振东这里也搞了个分包项目,好在这个不是建筑行业,不存在什么违法分包。
厂里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数量来看,厂里接的那个明显不够吃,能在高振东这里解决一下问题,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高振东到厂里的两个组分别走了走,看了看情况,但是京钢厂的那个他就没过去了,没时间,有问题等他们主动问就行了。
就在这个节奏里,有人来找他了。
是易中海,他负责带着人搞光刻机的工件台。
“高总工,你要的那个工件台,我们总算是搓了一个出来,你要不要来看看?”
“太好了,易师傅,走走走!”高振东一听就来劲了,光刻机的核心之一,总算是有点消息了。
跟着易中海往他们车间走,易中海一边走,一边介绍大概情况。
总体来说,这个工件台是纯手搓的,特别是微动部分,如果说宏动(粗调)部分的多数零件是他们的徒弟批量做的话,那微动(微调)部分就是他们自己一点一点,量一次修一点、修一点量一次这么搞的了。
不过对于光刻机这种产量的设备来说,其实只要设计和机构确定了,手搓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这东西粗糙,实际上能用挺久。
有个很冷门的事实是,1~10μm的光刻机其实现在依然在被大量使用,只是有的还在IC制造业,有的可能干别的去了,比如PCB制造。
高振东搞光刻机,可不止为了集成电路一个目标,做光刻PCB,双面板就行,结合自己以前给运算所的波峰焊,多的不要求,把电子产品的自动化制造往上也顺手弄弄。
易中海他们的车间也在三分厂里面,几步路就到了。三分厂的工作就是这样,不论你原来是哪个分厂哪个车间,一旦接了三分厂的工作,原则上都是要到三分厂来完成的,除非设备实在搬不动。
见高振东进来,一群老师傅小徒弟都看向他,也包括易中海的徒弟,秦怀茹。
这个工件台,没有采用高振东前世看到的那些工件台的技术,像什么气浮电机、激光干涉等等技术,一律没有。
一是没那技术,二是没必要用那技术。
那些东西是为了nm级别的精度准备的,对于现在这个高振东只要求5μm的来说,差着几千倍呢。
工件台总体看起来个头不算小,不是下面一个带导轨的架子上面一个台子那么简单,顶部是工件台系统,中间是隔振系统,底部才是基座,不过后两者严格说来不是工件台的一部分,是光刻机的一部分了。
“介绍介绍吧,易师傅。”
这里面,八级钳工易中海无疑是领头的那个,反而没有专业的机械设计人员,主要是厂里没有,所以这个东西,全靠这帮大小师傅的经验来完成了。
高振东点了名,易中海就指着机器,一点一点的介绍起来,用语平实,有不少他们钳工车工等工种的行内话,高振东还得问一问是什么意思才能完全理解,颇有一点前世看互联网黑话的感觉。
师傅们对高振东毫不遮掩自己在这方面的短处,大大方方问问题的作风,也是心中认可,对味儿!一个个的都热情解答。
经过一番沟通,高振东大概明白了这个工件台的基本路线和原理,高振东要求的精度,没超出各位大师傅的能力范围,也没玩别的花活儿或者高科技,差不多就是用机床减速机构实现的精确运动控制。
减速机构说起来是减速,根子上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改变运动状态,其实可以用于不同的用途,力矩缩放、尺寸缩放、运动状态缩放等等,都行。
宏动用的齿轮,微动用了丝杠,三轧厂的大师傅们通过精心的设计,让齿轮组、丝杠等等巧妙配合,实现了对工件台的运动的精确定位。
在日后不算精确,这个时候可就很精确了。
对于这个东西,高振东既没有要求运动速度,也没要求定位速度和稳定速度,这让大师傅们做起来需要顾忌和考虑的东西就更少,目标既明确又纯粹。
那些指标,是自动化生产需要的,但是高振东现在并没有考虑那个,和PCB与焊接不同,IC这个东西整个产业规模暂时还达不到,生产那么快干嘛。
先解决有没有,参与人员经验多了信心足了,再继续改进就是。
高振东前世,我国77年搞的接触式和接近式光刻机,也是手动的。
高振东看着手上的工件台参数表,他这个时候,有一点感受到别人面对他的时候的感觉了。
那就是惊喜,我本来没想要这么好的,怎么你就拿出这么好的东西出来了?万万没想到啊。
“易师傅,这个移动标准差和移动平均差,你们已经做到1.5μm了?”高振东语含惊喜。
移动标准差决定了光刻线宽,移动平均差会影响套刻精度,这两个指标,是高振东在这一块最看重的,而别的指标都往后稍稍。
易中海和所有的师傅对望一眼,面带自豪。
“是啊,我们搞了一下子,大家合计了一下,觉得以手上的条件,加把劲,其实能搞得更好。于是大家各自想办法,拼了老命的把这个降到了1.5,想来对你们来说,应该是有用的。”话说得朴实简单,但是其中过程的艰辛应该是不少。
看着易中海在工件台上一阵操作,现场的验证了1.5μm的运动精度,高振东一拍大腿:“这可太有用了!各位师傅,这么说吧,你们已经实现了我下一步想要达到的精度目标,是大跨了一步啊!谢谢你们!”
说完,高振东后退一步,给大家行了个礼,然后抬起头来。
“各位师傅,我在此宣布,特种工艺工件台课题,原理样机基本成功,可以转入下课题研究的下一阶段,谢谢所有参与者的辛勤劳动和艰苦付出。”
各位师傅齐齐鼓掌,这位高总工为人,那真是没得说。
对于高振东来说,这两个指标达到了1.5μm,至少在工件台一块,就能支撑住5~8μm的线宽制程,这大大的超出了原本的预期,加快了设想中的进度。
而工件台的解决,意味着掩膜台也得到了解决,两者在结构和功用上是高度相似的,只是一个放掩模,一个放硅片。至于光学系统,基本是不动的,那玩意精贵着呢,调整好了就别动了,让掩模和工件自己动才是正理。
高振东抬起头来,招呼秦怀茹:“秦师傅,麻烦你一下,你到三分厂厂办,叫他们通知总厂宣传处的同志过来一下。”
直接叫秦怀茹的原因,是因为这里他熟悉的只有易中海两师徒,这种跑腿的事情,自然不太好叫易中海去做,那就只有辛苦一下秦怀茹了。
秦怀茹应了一声出去了,高振东笑道:“各位师傅,这个事情虽然前面要走的路还长,但是这个喜讯,我们至少在厂内还是要好好报道一下的。”
http://www.badaoge.info/book/121637/492760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info。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