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adaoge.info
西南角的民乐乐团,演奏着激昂而厚重的音乐;
中心位的非遗传人,滕旋起绚烂又夺目的火花。
举着手机的观众,欢呼着、惊叹着;
四散广场的媒体,拍摄着、报道着;
收看直播的网友,评论着、探讨着。
而站在窗边的特殊客人,却凝重着。
从李启扬的炭花舞表演开始,一直到古丽夏提的打铁花表演结束。
再到现在汉服秀开始,吕沁瑶亲自上场唱响了第一首秀场国风音乐,抄自《长安十二时辰》片尾曲的《短歌行》。
毛高俊也好、齐向阳也罢,包括南希和井上三郎,脸上的表情是越来越精彩。
倒不是说这些表演真的有那么绝伦。
实际上,炭花舞也好、打铁花也罢,可复制的程度相当高,包括什么“汉服秀”,非遗展览等等东西,也非常容易复制。
但恰恰就是这种易复制,才是四人心情凝重的来源。
跟风。
四人相信,今晚过后,华国国内,绝对会有其他景区或者别的什么活动组织方,跟风表演炭花舞、打铁花。
同样会有无数的观众,跟风去看、去拍摄、去发布和传播相关内容。
不仅如此,当炭花舞和打铁花的新鲜感褪去之后。
这些尝到了甜头的景区或者活动组织方,还会去寻找新的“国风表演”。
一如《新乐园》火了之后,很多景区都推出了自己的“类新乐园”方案,以此来招揽游客。
又如地球上,有一段时间“音乐节、拼盘演唱会”的效益好,所以,全国各地都在搞音乐节、拼盘演唱会。
甚至,很有可能各地方看到“国风文化节”火了之后,干脆就直接跟风,也去做国风文化节。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想,要是大家都在做“国风文化节”,岂不是在和徐希羽、柯欣莹“抢生意”,这对毛高俊他们来说,不是好事吗?
乍一看,是这样的。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柯欣莹策划的国风文化节想要真正做出影响力来,恰恰需要全国各地去跟风做。
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培养出一大批“国风文化节”的受众来。
须知,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相应的土壤的。
国风文化节在华国国内,目前仍旧属于小众的活动,甚至都比不上“漫展”,更别提类似于“万圣节”这样的景区、游乐园绝对不会放过的节日主题。
在这种现状下,光靠徐希羽一家去推广,进展慢不说,很容易就玩成了自娱自乐。
可要是各地都在做的话,那么属于“国风文化节”的土壤很快就会“肥沃”起来。
等受众培养的足够多了之后,作为国风文化节的发起者,柯欣莹和徐希羽就可以顺势把自己的国风文化节,往上提一个层级,打造成“顶级国风文化节”。
就像是游戏一样,只有玩家够多,才能酝酿出影响力大的比赛来。
又像是足球,全球各地都有自己的联赛,但影响力最大的,永远是“世界杯”。
柯欣莹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国风文化节”变成“世界杯”,变成国风文化受众的顶级盛会。
这一点,她依托于本身的财力和文娱事业板块的内容支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如此一来,才能真正的去引领潮流,才能让国风文化节成为中式时尚、中式美学的集中展览地,成为中式顶级秀场的承载地。
因此,让人跟风才是对的。
得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把“国风文化”的蛋糕做大才行。
这样的道理,毛高俊和齐向阳自然能想的明白。
也正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毛高俊忽然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国风文化节”。
要知道,在地球上,当初苏芒仅仅是靠着手握国外的时尚资源,就让一堆明星上赶着巴结她,时尚芭莎就是这么搞起来的。
蓝星这边同样如此。
毛高俊都不敢想,要是真给徐希羽和柯欣莹把这个给做成了,会有多少明星艺人为了能露露脸,上赶着来参与。
比方说下面这俩开场表演。
央视的车就停在路边呢,古丽夏提和李启扬明天说不定都要上《新闻聨播》了。
尤其是李启扬,这孙子穿着红色的古装玩火灯的样子,也不知道要吸多少粉,女的觉得他帅。
男的更是觉得他帅呆了,恨不得自己上去玩。
毛高俊在想,那些唱歌不行、演戏也不行的顶流们,如果柯欣莹松口说给他们安排个别的什么表演做开场,他们怕是要抢破脑袋。
念及此处,毛高俊忍不住转头对着徐希羽,半赞半恨道:“徐总,好手段!”
“过奖过奖。”徐希羽呵呵一笑。
他一笑,仍旧保持着笑脸的井上三郎,笑容却愈发的僵硬起来。
虽然他没听懂两人说什么。但毛高俊能想明白的道理,他自然也能想明白。
文化的力量是相当夸张的。
当年,韩流大行其道,有很多华国人,对韩国充满好感。
后来韩流被限,仅仅过了几年,棒子在华的评价就呈现断崖式下跌,连带着其他产业在华的份额也跟着萎靡。
这说到底,除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本土文化自信,还有就是文化阻断带来的影响。
如果现在国内依旧充斥韩流,那么,大概率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们有好感。
这种情况下,棒子如果干了点什么不好的事情,会有一堆人主动出来“替棒辩经”。
毕竟,棒子不是韩流被限之后才开始“恶心人”的,他们一直在干糟心事。只不过,当初有韩流这个“遮掩”,帮他们消弭了很多“恶感”。
有了韩流的影响力,同样也能带动他们其他产业在华的发展。
反之,就是全面败退,除非是全球独一份的东西,但凡有替代的产品,都得受影响。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因为它影响的是人对于事物的看法,而所有的经济活动,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
所以,通过文化影响人,是最有用也最持久的推广方式。
同样的逻辑对美国、对欧洲、对曰本也适用。
比方说曰本依托于发达的动漫、游戏产业,消弭了很多人对于曰本的恶感,甚至还产生了好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次元文化”,二次元文化起源于曰本,在全世界都有受众,包括华国。
其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又促使从业者对圈子外做推广,吸引新鲜血液进来;对圈子内做深挖,榨取更多价值。
由此,开始造词、造仪式、造鄙视链来强化圈子文化、强化认同感。
比方说,把周边说成“谷子”,把徽章说成“吧唧”,这都是音译词。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一个圈子想要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能够长久,自然要去升华、泛用、美化“圈子文化”,毕竟,没有人会拥护一个糟糕的东西。
即便是鼓吹某品合法化,那也得扯一扯自由和人權这种高大上的旗帜。
可这个“圈子文化”的基础却来自曰本。
那么,美化所带来的效果就是,受美化的不仅仅是圈子,圈子文化的基础“曰本”,同样会受到美化。
要知道,能辩证看待问题的人毕竟是少数,现在很多人根本就是二极管。
所以,这个美化很有可能是全面性的,因为喜欢某一点,然后觉得它全盘都好。即便没有这么夸张,也多少会爱屋及乌。
一旦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对于曰本来说,好处是全方位的。
大到國家、小到企业,甚至个人,在华都能拥有拥趸为其张目发声。
因此,那边绝对是民间官方一起上,全力支持这些文化在华发展的。
哪怕没有做在明面上,私底下肯定是在做。
这点逻辑,普通人细想一下应该都能想明白。
也因此,拥有特殊身份,带着特殊任务的井上三郎,是万万不能看到“国风文化节”兴起的。
因为市场是有限的,玩国风的人多了,玩曰风的就少了。
当然,玩二次元的人可能还是会增加,可问题是,那个时候的华国二次元的文化基础,可就未必还是曰本了。
要知道,华国的动漫、游戏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也在崛起。
一旦这些被整合进了国风文化节,形成了强势的成体系潮流文化,把曰本文化给排挤出去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失了文化的“遮羞布”和“缓冲带”,后果就是赤裸裸的直面新仇旧恨。
届时花钱养大V把嘴皮子说干了都没用,因为没群众基础了。
或许,徐希羽的“国风文化节”没这个能力,可架不住别人会学呀,说不定又来了个其他强人,整了个别的基于华国文化的东西出来呢?
徐希羽挤一点,其他人又挤一点,迟早得把曰本文化全挤出去。
而且,徐希羽是华国文化产业的新星,是年轻一辈的代表人物,他要是开这种头开好了,官方说不定要顺水推舟了,这样的话,可就出大八嘎事了。
念及此处,井上三郎的冷汗都出来了。
他也产生了和毛高俊同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小看了这个“国风文化节”了。
思索了片刻后,他心里当下有了决定,先拉拢,拉拢的过程中留把柄。
带着这个想法,只见他偏过头,带着笑容一句话一微躬的对着徐希羽开口说了一串英语。
徐希羽没听太懂,好在南希做了翻译:“他说,他觉得这个开场表演很好很惊艳,所以,想邀请这些演员去曰本表演。”
这话一出,毛高俊和齐向阳的眉眼齐齐一挑。
而徐希羽的眼睛则是微眯了一下。
小日子做事,确实有一套。
(本章完)
http://www.badaoge.info/book/122242/503395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info。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