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adaoge.info
【#朱元璋的“精神病儿子们”#】
【今天来讲一讲朱元璋的那些“精神病儿子们”!】
朱元璋: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当然,都讲肯定是讲不完,讲3天3夜都讲不完!
今天就讲四位,但别看就四位,这四位干的事情那是一个比一个炸裂的!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一个比一个不是人!说他们是精神病,那都是夸奖他们!】
朱元璋:不好的预感达到顶峰!
“最好别让咱知道光幕提到了谁。”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的儿子们,默默缩小存在感,并期待光幕不会提到自己。
【第一位、咱们先请上来一位重量级炸弹——秦王朱樉!】
在封地的秦王朱樉:完了!
【咱们先来说一下,这位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的次子,因为是次子,又是马皇后所生的孩子,在朱元璋的心里不说仅次于朱标,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建藩为王,分封他的次子至第十子为藩王以屏卫皇室,朱樉作为次子被寄予厚望封为秦王,封国为西安。
当时的西安是明朝重要的战略要地,将朱樉封到此处,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希望他能镇守一方,拱卫皇室。
可惜他注定要让朱元璋失望了。】
【根据《太祖皇帝钦录》中记载。
“尔于宫内,不晓人事,将番人七、八岁幼女掳到一百五十名,又将七岁、八岁、九岁、十岁幼男阉割一百五十五名。”
这里要提一下,《太祖皇帝钦录》是一本明代皇家密档,其中记录了大量朱元璋给诸子下达的谕旨。
本文中大概意思为:朱樉在出征西番的时候,将一百五十名七八岁的幼女掳掠到秦王府,还将一百五十五名分别为七岁、八岁、九岁、十岁的幼男进行阉割。
甚至朱樉在自己的宫殿之中,滥用私刑,干出过割舌头、埋雪里、用火烧等残忍之事,对待宫人毫无人性,使得全府上下人心惶惶。
朱樉的这些行为极其残忍和恶劣,他的种种恶行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慨和不满,也完全违背了朱元璋让他安抚西番的政治目的。于是他遭到了朱元璋的怒斥。
可惜朱元璋的这番斥责并未让他悔改。】
【根据史料记载,朱樉不仅对西番百姓如此,对自己封地下的百姓也同样。
来自《太祖皇帝钦录》中的一段内容:“连年着关内军民人等收买金银,军民窘逼,无从措办,致令将儿女典卖。”
朱樉连年逼迫关中百姓收买金银,致使百姓走投无路,甚至要卖儿卖女来满足他的要求。
同样《太祖皇帝钦录》:“百姓有三百余人,团集府门,叫号诉屈,尔乃囚其半,杀其半,又纵兵于市,有当街射者。”
当三百多位百姓聚在王府前请求减免金银税赋时,朱樉不仅没有怜悯,反而派护卫对这些人大打出手,当场打死一个老人,还将近100人抓起来,其行径残暴,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同样《太祖皇帝钦录》:“尔所居宫殿城郭既完成,军民想望尔到必有休息之理,何期至无知,不念军民之艰辛,又欲将九龙池中亭子移往杨家城古殿基上。此一事,轻看不觉,若是昔日汉、唐子孙有此所为,则奸人易为借口,其王身命不保朝暮。”
朱樉在宫殿修好后,仍大兴土木,想把九龙池中的亭子挪到自己宫殿里,这种行为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不良后果,让朱元璋十分不满,斥责他像禽兽一样愚蠢。】
【还有苛待正妃、宠信次妃之类的就更别说了,例如:“听信偏妃邓氏,将正妃王氏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
朱樉宠爱次妃邓氏,将正妃观音奴(王氏)软禁,每天用破旧的器具给她送饭,对正妃十分苛刻。
还有:“又为邓氏造离宫,及造凤冠、玉带,僭分无礼,罪莫大焉。”
朱樉为讨邓氏欢心,为她制作皇后的服饰,把他们睡的床改成只有皇帝能用的九龙床。】
【或许是对这个次子容忍太过,朱元璋对朱樉的行为虽然极为愤怒,但并未落实惩罚,仅是多次下谕旨申斥他。
如在朱樉挪移九龙池亭子一事上,朱元璋骂他“轻看不觉,若是昔日汉、唐子孙有此所为,则奸人易为借口,其王身命不保朝暮”,还说他“不晓人事,蠢如禽兽”,并警告他若自己死后还这样,后果自负。】
【不过,可惜秦王朱樉死在了朱元璋前面,朱樉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去世,在他死后,朱元璋回忆起他在封地干的种种恶行,虽然让他以藩王规格下葬,但却消减了秦王朱樉下葬的规模。
并且朱元璋亲自给朱樉定下“愍”字谥号,这个谥号在古代通常有怜悯、痛心之意,同时也暗示朱樉的一生是有过错的,朱元璋以此来警示后人。
且不说后人有没有被警示到,反正朱元璋的儿子们,没几个没被警示到的。】
“这……这就完了。”
“当皇帝的儿子就是好,打死人都不用负责,被亲爹骂一顿就行。”
“怪不得都想投胎到帝王家呢,当皇帝的儿子可真不错,就算当不了皇帝,还能当藩王呢,还能在封地里作威作福,还不用受惩罚。”
“看来就算是皇帝老儿生的,也不全是好东西啊。”
“皇帝要是能生出好皇帝来,那岂不是代代都是明君了?那些光幕上的昏君又是哪儿来的?”
“挖人舌头真毒。”
“你是个烂心肝肺的狗东西。”
“连孩子都不放过,真是畜生!”
“这东西还不处理他干嘛?竟然还让他活到死了。”
“皇帝也不公平。”
“……”
因为这次光幕视频播放出的内容,晦涩难懂的部分,视频里的博主都进行了解释。
而光幕又进行了更为详细全面的补充,所以大多数古人都懂了这次光幕内容的意思,正因为懂了才生气,再加上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光幕对于弹幕都不署名。
他们在弹幕上说话也就越发肆无忌惮起来。
看着这些弹幕,明朝皇帝的眉头皱的就更紧了,这才讲了第一个。百姓就这般生气,光幕要是再多讲几个,这些百姓不得在光幕上喊:反啊!
http://www.badaoge.info/book/122617/499562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info。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