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adaoge.info
发起总攻,上太和殿闹事,甚至要攻入奉先殿去烧牌位,这是不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毫无疑问当然是,倘若不是这样掘人祖坟一般的事情,不是皇帝要把江南献给买地,不是在京畿推行特科,让北榜进士个个不寒而栗、唇亡齿寒,这个提议都不至于形成这样的声势,甚至少不得要有人临阵脱逃,暗中告密也不好说的。
但,今日局势不同,这些往昔‘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的京官们,却表现出了罕见的团结和勇气,都是纷纷响应,一个犹豫徘徊的都没有,甚至还主动留下了血书手印,交给温二公子保存,包括一些因故未能到场的同伙,也都由朋友担保,在一日之内,交来了按了血手印的誓言书:说到底,在这种时候,怕的不是被牵连,而是不被计算在其中。本身平时就是往来甚密的同乡,若是他们不成事,自己也要受连累的,再加上家乡的变故,自家岂不是要落得个一无所有,连名声也不存的地步?倒不如跟着走到黑,便是坏事了,也能作为清流一员,留个美名下来。
再说了,凡是闹事,最怕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小打小闹,阵仗一大了,让上头害怕了,法不责众,就算要治罪,也只是重罚一二带头人,不可能个个都处以极刑的。哪怕是一百多年前的‘大礼议’,不也是如此?甚至大礼议已经是整个敏朝历史中,极少数在官僚群体示威后,由皇帝取胜的冲突了。大礼议之后,类似的冲突,哪一次不是以臣子们的胜利而告终?
既然台子已经搭起来了,在名单内露个面,那是最惠而不费的事情,若是成了,将来那都是资历,若是不成,也责怪不到自己头上,自有温二公子乃至温相的面子担着,敏朝似乎还没有出过被出处斩的首相,最多也就是夺职闲住罢了,领头的温二公子不怕,他们又怕什么呢?
如今最担心的,便是锦衣卫的爪牙们发觉端倪,提前抓人了,也是因此,温二公子等人才把商议时间押得很后,又选了朝会这个时机:也就是一日两夜的功夫,就算有人告密,也未必能及时送上田任丘的案头。
而朔望朝会,在常朝中也属于比较重要的日子,要取消这样的朝会,决定非皇帝、田任丘级数的大臣不可,决定做得很晚,等到他们知道之后,这点时间也是不足以把命令传达到位,直接把朝会取消的。而众臣入宫之后,毕竟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到时候就算不能闯入金銮殿、攻占奉先殿,难道在奉天门闹出什么大动静来,就不是丑闻,不能给皇帝施压了吗?
只要能入宫,那就是成功了一半!抱着这样的心思,众人在忐忑中度过了一日一夜,直到朔日一早,大家在曙色中一一到达宫门之外,见到那影影幢撞的人影中,熟悉的面孔一个不少,彼此交换着眼神,这才逐渐放下心来:看来,锦衣卫的确还来不及做出反应,或者说,这一次是真的天命在我,我方众君子竟无一人背约告密,不但订约之人一人不损,而且,宫门处的防卫一如既往稀松平常,没见到内卫的身影,帝党是真的没有做出丝毫的反应!
既然决定了要来,那迟到的也很少。很快,各京朝官便都交了牙牌去验看——这是登记签到的意思,从前若是缺勤太多了,还要引来责问的,百多年来规矩废弛,并非一定被抓,但也是个把柄,若是没有靠山、同年,朝会也轻易缺席不得。
同样的,在大朝会,以及朔望朝会中缺席,更是罪加一等。今日人到得不少,都是按规矩在掖门前排队静候。随着车马轿子逐一抵达,几个阁老府上的轿子,也在官员们默契的退让之下,直抵宫门,让老大人们下了轿,来到掖门最前方等候,这也是有规矩的,文武百官分做两个掖门,排队等候——当然了,有身份的官员来早了,也可以去值房休息,所谓待漏也是一度奉行的规矩,不过,反正在开宫门以前,他们也会来到队首,因为各自按品级列队,这本身就是规矩的一部分。
虽然宫门还没有开启,但此时朝会礼节已经开始约束众人,有御史记录百官的言行,若有举止不当者便会遭到弹劾,因此,宫门前虽然人影憧憧,但却很少有人说话,大家都在沉默中静候着,在有心人的感受之中,今日的气氛仿佛更加压抑,他们的心跳得极快,时间也因此过得有些慢了。
不过,不论内心戏如何,实际上,一切仍然如常,伴随着钟声,宫门徐徐开启,露出了背后的把守官军旗校,人数并不多,不过百余人罢了。分列在御道两边把守秩序,百官也迅速且默契地形成两列,按顺序方步入宫,往皇极门而去。
他们并不登殿,也不进皇极门,虽然大门洞开,但皇极殿每年的启用次数非常有限:按道理来说,每年元旦、冬至、万寿节这三个大日子,皇帝要在这里接受朝贺,除此之外,登基、大婚、大征等国家大事,也会在此行礼,每年除了这些时候,皇极殿一般是封而不用的,常朝都是在皇极门内的大广场举行,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
而到了敏朝这几任皇帝这里,基本上皇极殿更是设而不用了,除了极偶尔天子会露面在冬至、元旦大朝之外,大朝会也只是打开殿门,让众人在殿下望宝座而拜,人是不在宝座之上的,朝拜完之后该干嘛干嘛,该领宴领宴,该回家回家,话本中那种群臣在朝会上眉来眼去、唇枪舌剑,乃至御宴中勾心斗角、屡兴风波而惊动皇帝圣裁的事情,完全属于臆想,如今的朝会不论是大朝还是常朝,都成为完全的礼仪性流程,其存在于否完全和朝政运转无关,内阁、六部体系,已经在朝会外形成了一套运转良好的班子,倘若有人想在朝会上议事,那反而是完全打破了规矩,会成为让群臣惊疑投顾的异类。
也正因如此,常朝会上,京朝官溜号已经完全成为一种常态了,若是遇到了雨雪天气,那来的人更少,流程也非常的短——因为雨雪天气朝官也不能打伞,只能在这样露天的大广场上活生生地淋雨,朝廷不得不屡加申饬,禁止京官溜号。还好今日是朔日朝会,人本来就会比平时多一些,天气也好,十停里大约七八成都到了,倒也不觉得突兀。
都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众人都是熟极而流,很快便都在皇极门前分班站好,手持笏板,面朝御道恭立等候,这一礼节为所谓的‘起居’,随着鸿胪寺的响鞭而告一段落——按照真正的礼节,‘起居礼’是在皇帝到来之后结束的,但皇帝是多年不上朝的,朝会已经很习惯于在缺人的情况下进行了,主要是由内司的二十四衙门出人来代行一定的礼节。
譬如说此时,等到百官到齐之后,内监便上前,把龙椅——称为金台——从后方抬出几步,来到廊前,同时撤去遮在前方的障子,各持伞、扇立于左右,表示皇帝的象征已经到此,于是鸿胪寺再度鸣鞭,文武大臣各自迈前一步,把空出来的御道填满,转过身子,面向金台,持笏下拜,一跪三叩,便各自起身肃立。由鸿胪寺的司礼官继续唱喏,令今日入京谢恩,以及要远行的官员出列,叩首辞行,这就是所谓的‘陛见’、‘陛辞’了。
如果皇帝上朝,又要此人上前对答的话,在名单送上之后,事前就会传话让此人上前觐见,由于皇帝不上朝,如今这种程序已经成为虚应故事,真正要召见的人,早就去行宫见过了,因此这个流程走得很快,别无他话,那几个被挑出来的小官,叩首后便归班了。鸿胪寺又出来唱喏,奏报边关战事,这也一样是程序的一部分,而且通常是只报大捷的,目前敏朝仍处于对建州的大捷之中,已经报了一两年了,大家都听得十分麻木,眼观鼻、鼻观心,有如老僧入定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绪反应。
如此两个程序走完了,接下来才走到‘有事上奏’这个环节,数百年来,这种有事上奏的环节,都是拿一些非常鸡毛蒜皮的小事出来走个过场,譬如某地发现祥瑞,地方官上奏要送,太监代答‘准奏’等等,但凡是有意义一些的事务,决不允许经过朝会擅自决断,因为如此将会绕过内阁,破坏已经稳定的朝堂秩序。是以,朝臣中其实也不乏有敌视内阁的声音,认为内阁非祖制本意,实际上是窃取了百官耳目,使得百官不得直接和天子交流。
当然,那也是在内阁初设之时了,现如今,众朝臣早已适应了新的权力结构,对于朝会的礼仪性本质,他们也是完全接受的,一般在这有事上奏环节,也是由鸿胪寺事先说好了,让几人上奏,众人各自配合而已,偶有些人别出机杼,公开上奏,也只是找到祥瑞,唯恐不能引起上头重视,故意哗众取宠,为祥瑞造势而已。
伴随着几声沉稳的轻咳,所谓‘打扫’——起到宣告自己出场的效用,避免两厢撞到一起,几个官员逐一出面,“臣某某有本奏!”
“上前来。”
有本奏者,便走到丹陛之下,拿出自己的奏章大声朗读起来——奏事必须念稿,不可口白,而且说话要大声,如果自己大声不了,便要鸿胪寺官员代为宣读,这是因为不大声读,金台上的皇帝是听不见的,不过,如此当然位列前排的公侯高官也能听得一清二楚,但在队伍后方的朝官便往往听得很模糊了。
这也是御门听政一个常见的误解,即所有奏章都可以,也应当被早朝所有参与者听见,任何人都可以出列发表意见,实际上敏朝朝会,奏事者只需要让皇帝听清就行了,别人听见了那是他们站得前面,也并非倾诉的对象,后头的小官就发呆吧,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充当了一次人肉背景而已,尤其是如今,朝会完全成为一种摆设,依旧维持下来,就好像每天上课以前的起立礼一样,大概起到一个提神醒脑的作用,最大的意义就是促使京朝官早睡早起,同时变相地完成清晨的身体锻炼。
一般来说,一次朝会,两三封奏章是要有的,上奏结束之后,差不多就可以叫散了,本来还有一个御史和鸿胪寺指出本次早朝违礼名单的环节,但如今逐渐废弛。眼看安排好的三封奏章朗读完毕,前方那身着青衣的官员归位,鸿胪寺司吏上前一步,目光扫视众臣,一句‘无事退朝’,似乎含在口中就要吐出时,突然有人又轻轻地咳嗽了几声,闪身出列。
“臣刘有良有本奏!”
沉稳的四字,却仿佛一根利针,一下戳破了绷紧的纸灯笼,叫那被关在里头的火苗一下肆意地流淌了出来,文武百官中,有人侧目而视,满是惊讶,但更多人却有一种紧张被释放出来的解脱,他们的呼吸一下急促了起来,刚才被关在内心灯笼里的紧张,现在流泻出来了。却也有一种异样的放松:真的……出列了!计划成真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开始了!
“上前来!”
对鸿胪寺来说,这是意料之外的奏章,但对司礼监来说未必如此,一次朝会三封奏章,正常,第四封也不算是多,他没有留意到丹陛下的小动静,尖着嗓子如常叫进,众人注视着刘有良徐徐往前,来到丹陛之下,将笏板换在左手,掏出奏章来展开——就是最迟钝的人也意识到不对了,一般来说,礼仪性的奏章内容很简单,在笏板后夹一片纸张即可,直接掏奏章来读,这是准备长篇大论了!
别说内阁本月轮值朝会的大学士周大人,乃至一班高官公侯譬如雄国公等人了,就是司礼监大太监王志忠也发现了不对,他扫了刘有良一眼,虽然面沉似水,但却并未阻止他念奏章: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刘有良读奏章这就是祖宗天理!是国法赋予他的权力,没有任何人能予以剥夺!
“臣请向买活军宣战并处死鼓吹‘代管说’妖人,废特科!”
果然,这刘有良,第一句话便把天给捅破了,直接在上头戳了三个孔!此人的嗓门还奇大无比,不知是否因此,被选为出面挑头之人,此言一出,别说王志忠的脸唰的一下就沉下来了,便连下方的文武百官,都是‘嗡’的一声,一阵哗然,不可遏制地交头接耳,纷纷望向刘有良,听他读完标题,去读正文:
“兵部职方司主事刘有良谨奏:昔有名臣忠言,为直言天下第一事,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者,今之治安,竟无从言及万世,甚至以一二日之安而为奢求,祸已非远,乱在咫尺,乃京师仍非净土,而门扉已有盗徒……”
门扉已有盗徒——刘有良的第一句话,就把矛头指向了田任丘!:,n,
http://www.badaoge.info/book/123294/470069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info。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