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中文 > 都市小说 >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 正文 第四十八章 披着袈裟的妖怪(七千字大章)

正文 第四十八章 披着袈裟的妖怪(七千字大章)

最新网址:www.badaoge.info
    沈三通早看过剧本,拉着进度条快速过了一遍剧集。

    “我的评价是不如《士兵突击》,也不如《亮剑》。”

    “剧版《亮剑》,不是。”

    “这个水平,观众会失望和不满。”

    “大家原本希望看到的是另一个‘许三多’式的励志故事,可是,呈现出来的不是。”

    这一世的《团长》成片还可以。

    主要是前世太差。

    前世看的观众一脸懵,感觉是一团乱七八糟的东西。

    灰扑扑的画面,一群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的溃兵,大段大段像舞台剧一样,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台词。

    一部戏能不能吸引观众就看第一集,而第一集的第一场戏尤为重要。之前宣发玩命宣传了那么久,留不住观众就亏大了。

    而《团长》的第一场戏让人一言难尽。

    从专业角度,这场戏非常精彩,堪称经典,但是对观众不友好。

    第一场戏是迷龙开西瓜,李乌拉偷西瓜。中间穿插了各种炮灰团成员在迷龙追逐李乌拉时悄悄拿西瓜的情节。

    最终以李乌拉被迷龙打得昏厥生死不知结束。

    第一场就是调度难度极高的一场大群戏,诚意十足。

    然而大部分观众并不喜欢这种模式,前三分钟就能劝退三成的观众。

    对比《士兵突击》的处理,从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开始。

    前三个镜头就有主角,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就许三多和他爹两个人,故事从两个人物展开。

    而且第一场戏里的人物性格特别简单易理解。

    这才是观众习惯的戏剧形式。

    前世《团长》是个半成品。

    杀青以后,华夷瞒着导演买了出国的票,让导演散心。

    导演准备等回来剪片子,华夷已经等不及了,胡乱一剪就卖了。

    剪辑出来的不忍直视,剪辑师大概率连剧本都没看,直接按照场记板的编号把素材怼一起就完事了。

    各个镜头的长度、导演调度的思路通通都被无视,导致最终成品的效果非常蛋疼。

    原版情节拖沓、节奏诡异都是从这来的。

    加上后来各大卫视的抢播风波,为了抢首映胡剪一气。

    在本来已经惨不忍睹的基础上再捅了一刀。

    后来有网友舍不得这部好剧,自己开动剪辑软件推出了各种精剪版、重剪版、删减版,效果比原版要好。

    但是由于没有原始素材和导演手记,最终出来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沈三通自己就是导演,明白剪辑的重要性,同样的素材,不同剪辑师能剪出完全相反的故事。

    一部戏从开拍到杀青工作最多完成了50%,后面的剪辑才是大头。

    而且原版还有个大问题,除了导演定下的影片插曲之外,全片BGM近乎没有。

    偶尔有一点也非常不合适,大概也是剪辑师手里没有BGM。

    所以最后成品感觉就跟未经调整的粗剪毛片一样,给人一种不是盗版胜似盗版的感觉。

    这一世,比前世好很多。

    但沈三通依然不满意。

    “老康,不说《士兵突击》,就说同是抗战题材的《亮剑》。立意上就差了。”

    “《亮剑》几个人依旧钢筋铁板一块,不抛弃不放弃,最后几十人竟然能发展上千人上万人,而且这是真的历史。”

    “《团长》几万人的大溃败,甚至未战先逃,没有斗志。”

    “固然说《团长》是真实的反应,溃败,投降,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二鬼子。”

    “但《亮剑》是希望,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也不是千年难遇,有很多不怕牺牲的人,否则哪来的现在?”

    “如今的新天地、新时代,是万千孙德胜不顾生死才换回的。”

    “《亮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的甚至暴露自己也不想让群众受到危险与委屈,《团长》为了吃一顿猪肉炖粉条偷抢老乡东西。”

    “观众看了之后,就会觉得这是什么兵?”

    “《亮剑》不抛弃任何一个兄弟,而《团长》则是一个假团长带着一群残兵在战场上‘苟且偷生’,一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个是贪生怕死,看不到一名军人应有的样子。”

    “《亮剑》的领导,和《团长》的领导,也是云泥之别。”

    沈三通有资格说重话。

    《士兵突击》热播后给康红雷追加了一笔奖金,让他在BJ买上了房。

    这一世,康红雷依然进行了转型尝试。

    他之前和华夷有过合作,《士兵突击》成功后,华夷拉他拍摄了商业剧《幻想之旅(末路天堂)》。

    走线题材,一群人因为种种原因想要偷渡到纽约。

    以前康红雷导演的大部分都是主流题材的电视剧,一贯承载的价值取向和一般的商业片不同,所以赚不到钱。

    是的,这个时候,拍主旋律题材,收入很低。

    康红雷又是一年一部剧的产量,《士兵》之前收入不好。

    康红雷也想赚钱,深海文化没阻止,不看好转型。

    而且他本身是成名导演,想拍什么是他自由。

    谁知《幻想之旅》题材敏感,被雪藏了一年,最近才在江苏卫视独家上星播出。

    转型失利康红雷又回到了深海文化,拍了《团长》。

    《团长》拍摄时片场发生了两次意外事故,超支了八百多万,深海文化拉投资补上。

    随着沈三通旗下公司业务扩大,影视剧业务风险大,除了沈三通执导或者主控的,其他项目对外开放融资渠道,独立项目独立运作。

    《团长》拍完花了四千多万,超支上千万。

    沈三通肯定要最好的成片效果。

    康红雷面色不是很好看,他为《团长》付出很多,倾注了心血。

    如此贬低没有道理:“《亮剑》是八路军,我这是果军,你自个也说了,我把果军拍的真实。”

    沈三通道:“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当下的舆论,把两者混合了,观众分不清。”

    “你信不信,汤恩伯部的老兵,找个媒体宣传一下,撒一波通稿,会有一堆人怀念。河南人也有。”

    康红雷不信:“水旱蝗汤,汤恩伯和灾祸并列了,害死那么多人,比鬼子都可恶,谁会怀念?”

    沈三通反问道:“多少媒体不仅不报道刮民党做的烂事,还美化之。”

    “年轻一代谁还知道花园口决堤?”

    “强调其抗战老兵的身份,不提这支部队过去的烂事。”

    “好比妖怪披上袈裟,只让信徒看到袈裟,不露脸,迷惑人不要太简单。”

    “当下就是如此,你这个题材选的不好。”

    “没有为果军涂脂抹粉,很多专家和媒体人不会放过这部戏,会审视每一个细节。”

    康红雷心凉了一半,因为这是真话。

    沈三通说的还真没错,这部戏也就是在深海文化,沈三通的公司。换成其他公司,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

    康红雷不是傻瓜,圈子里的风气不是秘密,人家也没想着藏。

    能感觉的到。

    康红雷争取沈三通支持:“《团长》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戏,剧组上下都付出了很多。”

    “为了这部戏我们还死了一个人,拍摄龙文章带头追歼怒江边日军斥侯的剧情。烟火师正给我演示改装后的烟饼,爆炸突然发生了。”

    “我离烟火师不足3米,几乎是亲眼看着弹片穿进了战友的胸膛。”

    “12天后,又发生了一次事故,木头搭成的横梁布景突然倒塌,瓦片落下来砸到了经过的群众演员,48人因此受伤住院,填满了县医院。”

    “剧组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凌晨一点多,走路到医院去献血。”

    “这个时候,《团长》只拍了不到1/3,一连串的事故,需要巨额赔偿,也导致剧组惶惑不安和流言四起。”

    “走在路上,每个人都不说话,接下来的几天,空气也都是凝固的。”

    “剧组已经进入了完全停机状态。按照常理,剧组也该准备解散了。”

    “我当时觉得一定要拍下去!”

    “《团长》播出,我要在每集片头给出一张压着一束白花的信纸,上面写着:我们永远怀念为本剧献出生命和鲜血的战友们。”

    “为了这部戏,剧组上下付出很多。”

    康红雷知道沈三通很忙,不一定了解拍摄的艰辛。

    他就是告诉沈三通,这部戏上上下下的都是当事业来做的。

    没人糊弄。

    沈三通表示理解:“老康,我只是让伱有个心理准备,后续剪辑必须精益求精。”

    “不是我非要拉《亮剑》比较,而是以后,有很多人会比较。”

    “这部戏的调调,能满足一批观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

    在观众口味把握上,没几个比沈三通强,听到这话,康红雷问:“什么个说法?”

    沈三通道:“《团长》视觉语言不讨喜,但可以算的上好。”

    “不讨喜且不好的,就是影视垃圾。”

    “而不讨喜却优秀的,给人的视觉语言则是高级。”

    “欣赏‘高级’感的观众,为此拍案叫绝。”

    “甚至一些人会觉得高人一等,去踩别的戏。”

    “可问题是《团长》视听语言不讨喜。”

    “像观众在换台的时候看到俊男靓女都会停留一下,或者喜欢抗战剧的看到八路军军装也会停下看一会。”

    “但是《团长》这个戏一没有俊男靓女,二没有抗战标志性的灰色军装。”

    “只有一群蓬头垢面,形似乞丐的大老爷们,在一个永远都是阴天的地方,穿着黄不拉几猛一看还以为是本子军装的衣服,操着大家都不认识的武器在打仗。”

    “说是打仗,其实战争戏的戏份大概只占这部剧很小一部分,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等待、嘴炮、撕逼、无所事事中度过。”

    “而且这部剧的日军面目不清,连个特写都没有。观众换台一看,根本不知道这是在演啥。”

    《团长》后世由于各种原因不再重播,但B站上有数十万人在看。

    很多弹幕都说“即使看了五六遍,依然隔一段时间就想再刷一遍”,“看完团长之后,再也看不上别的战争戏了”。

    将之视为经历十年风雨,依然是战争剧里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喜欢这部戏的人觉得非常好,非常牛逼。

    但也有人就是看不下去,试几次依然不行。

    客观上来说,《团长》不差,但没有狂热拥趸说的好。

    《团长》带有作者电影,文艺片的气息,适合拉踩和搞鄙视链。

    沈三通继续道:“所以《团长》天然让主流观众感觉陌生。”

    “《团长》带有反战的味道。”

    “当然,比西方吹进来的那种反战风气好很多,《团长》的反战,是告诉人们反战需要有力量和精神。”

    “同时不要因为获得力量后变成野兽。”

    “问题在于,反战本身就不讨喜,我们观众不喜欢这种基调的价值观。”

    “还有反思味道,《团长》反思太多。”

    “观众会认为军人不应该思考政治,只需要坚韧不拔的执行任务。“

    “就算思考,也应该是我军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刮民党的方式。”

    “里面的台词‘安逸,命都不要了就要安逸’。”

    “人本能会追求安逸,该批判的,该指责的,需要唤醒的不是我们老百姓。”

    “而是我们在大地震帮过它们,反过来捅我们一刀,伤害我们的一群畜生。”

    “是它们破坏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一直在反抗。”

    “就算反思,该反思的也不是老百姓,而是精英们。”

    “越上层的越要反思,他们掌握权力,却把国家搞的破碎、飘摇。”

    康红雷想明白了,沈三通说那么多的,应该是有一个思路。

    这部戏超支,得到沈三通支持才拍下去。

    而且圈子里沈三通思路也是比较主流,主旋律的思维。

    不至于会使绊子。    康红雷放开了讨论:“团长龙文章没有直接的政治主张,但设定上很‘妖孽’,打不赢是他的直觉,而每次直觉都很准。”

    “他充当的角色有两个,第一,是对个体生命的悲悯和同情;第二,是帮助炮灰们找回战斗的理由和斗志。”

    “龙文章身边的兵,没几个为了抗战,为了民族,可以无比坦然的,淡定的面对死亡的。能有这种思想境界的果军凑不齐一个班。

    “对比出我军,是无法击溃的队伍,有无法灭绝的思想和精神。”

    “《团长》能告诉观众,当年为何会被打的那么惨,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何那么惨还没有亡国。”

    沈三通认可道:“正常去做推演,都会发现我军是唯一希望,只有我军才能挽救千疮百孔的民族和国家。”

    “在那个年代,寻找‘意义’得出的结果是唯一的,最小的牺牲是每个人都勇于牺牲,最后的道路,也只有一个。”

    “现在流行的把挂民党军和我军混合,也是因为这个道理,无论如何推演只有一条路。”

    “《团长》这群果军成长起来,气质上也带着我军的气质。”

    东大长久积累的治世底蕴,只要占住大义或者说天理,下面的人不管行为上是支持还是反抗,最终的归宿都是支持。

    除非被收买,无论这个收买其本身是否能意识到。

    甚至被收买的也得踏踏实实的帮助搞建设,矮大紧乱七八糟的言论多,但他需要说更多正确的话给这点醋打掩护。

    想要在社会层面有一定影响力就要这样。

    而古往今来,论占据大义和天理之正,大明和新中国相比,也远不能及。

    所以就造成一个现象,土共不怕人追求自由,也不怕人追逐利益。

    甚至鼓励个人去追求这些。

    追求越彻底越会发现,想要彻底的自由,最长远的利益,只有一条路。

    就算是一个坏人,想要博取利益,也必须装成一个好人。

    精致利己不是利己,长远是有害的。

    放在影视圈,一些谍战剧也是这个味道,《风筝》把刮民党、军统拍的太好。

    《亮剑》原著反思味道很浓,剧版有些细节依然有问题,但还是融入了主流之中。

    目前这种情况,还不算“泛滥”,以后才泛滥。

    后世网上搅风搅雨的网佐,这些人是污名化的左,准确来说是大佐的佐。

    披着人皮和袈裟,也必须融入叙事之中,小心翼翼的隐藏自己阴阳怪气。

    藏头露尾,连反都不敢直接反。

    可笑至极。

    等到矛盾积累的时候,又藏不住,主要是后面的主子不允许藏。

    羊立事件爆发是很好的例证。

    这件事是敌我矛盾。

    和撕裂东大领土、历史、文化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性质上同样恶劣。

    只是羊立,变成了撕裂性别。

    撕裂领土是把东大分成七块八块互相打,好让外部的来吃东大人的肉,喝东大人的血。

    撕裂性别,也是希望一半人对另一半人开战,乱起来。

    是赤裸裸的敌我矛盾,就是要制造动乱。

    做不到是做不到。

    是力量对比,不代表性质不恶劣。

    在敌我矛盾的情况下,一些妖怪披着各种各样皮跳出来了。

    如顶着章北海名字的马前卒继承人,不知道这种人哪来的脸顶着《三体》章北海的名字。

    还有什么大头鹰,其他乱七八糟的,根本藏不住。

    羊立背后是西方主子,是西方叙事,这些玩意不敢,或者不能旗帜鲜明的反西方。

    大头鹰之流很多人看乐子,其实人家根子在外面。

    他不希望国内垃圾跑过去,影响他们。

    甜甜圈讲师这些跑过去,对东大相当于排毒。

    大头鹰是劝回,是堵住,不让垃圾出去。

    看润人弱智表演挺乐,和搞移民那帮人其狗咬狗,但不代表大头鹰就多好。

    还有潮妈也是。

    做黑工的,手底下或多或少沾了国人的血。

    都是一帮妖魔鬼怪,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藏了起来,到了特定话题是藏不住的。

    后面主子推,养狗千日,用在一时。

    金兴也是。

    穿着袈裟的妖怪,依然是妖怪。

    康红雷觉得沈三通理解他,直接道:“沈导,这部戏该怎么做,你说。”

    沈三通感觉刺激的差不多了。

    “康导,我先表个态,这部戏不赚钱,也要做好。”

    “我的想法是精品路线,电影质感。”

    沈三通对于《团长》的定位是精品。

    就像后世的网文,有大热大爆的,但也有大精品、小精品。

    《团长》不是爽剧,这个题材注定了不是爽剧。

    做不了大爆,不过能做成精品。

    有精品气质。

    “我的想法不能灌水,剪成三十集就行。”

    “最好以后能两集合成一集,像电影一样。”

    “我更想做一些精品美剧那种,一集一个小时,电视电影的质感,少赚点也行,但我们现在不支持这种模式。”

    康红雷很激动,立刻表态:“我一定做好。”

    现在卖剧按照集数卖,大家都在灌水,沈三通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不往剧集里灌水,少了十几集就是几千万。

    沈三通习惯性画饼:“老康,《潜伏》的导演姜老师在弄电影,双冰加盟。”

    “《团长》好好做,做出电影的质感,我觉得你以后也可以做电影。”

    主流题材的导演,基本功是有的。

    脑子往往也还可以,比学院派强。

    沈三通打算以后从这方面发掘,打通这方面通道。

    拍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但是可以学习。

    不少电视剧导演是有电影梦的,做个执行者绰绰有余。

    而且沈三通喜欢渴望证明自己的人,这些人也愿意付出。

    郭凡为了科幻片,每天累死累活的干。

    有理想的才有力量。

    康红雷红温了,没几个电视导演能拒绝电影,保证道:“我一定做好。”

    沈三通从样片室出来,吩咐宣发人员:“《团长》要说明这是刮民党军,而不是我军。”

    “宣扬真实历史,让大家看看果军真正的样子。”

    “这个宣发点走网络渠道,制造声势。上映之后,再营销电影质感,扩散网络口碑。”

    揭露果军不能明着说,明着说会有一些力量施加压力。

    不过三通娱乐有各种水军渠道,可以走网络营销。

    《团长》题材有问题,不讨喜,沈三通看重的是长远盈利。

    做成精品,卖重播轮次,重点是未来的网络播放版权。

    沈三通对版权很重视。

    越是往后,版权越是值钱。

    东大电视剧有个不二审的规矩,第一遍就是最终样子,所以第一遍要做好,最好以后两集合一,变成十五集的精品剧。

    二月过去,进入三月。

    二月社会版有不少新闻。

    上旬,三鹿破产。

    下旬,小以的bb,也就是内塔尼亚胡获准组建新一届内阁。

    熟悉的人物再度出现。

    月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8年米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米国国务院25日发表的《2008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东大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的指责。

    官方层面,挺不卑不亢的。

    没有想的那么软。

    然后《食品安全法》通过,把三氯氰胺的空子补上,从法律方面完善制度。

    沈三通一边忙着《泰囧》团队组建,预计三月份中旬去泰国拍摄。

    也在推动三通娱乐上市,和各方做利益勾兑。

    整体打包,作为娱乐行业龙头上市,大方向定了,各路小鬼有,但没那么难缠。

    而大洋彼岸的第81届奥斯卡办完快一周,一些媒体还在哀嚎。

    大陆地区的《筑梦2008》、港岛地区的《画皮》、弯岛地区的《海角七号》均遭淘汰,华语片在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上全军覆没。

    沈三通看不过去,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奥斯卡有什么了不起的?”

    “西恩潘扮演同性社会活动家再度问鼎最佳男主角奖。”

    “代英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因在影片《朗读者》扮演了曾为纳粹集中营看守的德子妇女汉娜而毫无悬念地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和样板戏有什么区别?”

    “哦,有区别,侮辱样板戏了。”

    “样板戏故事是反应大部分人利益,奥斯卡标准是满足少数群体的利益。”

    “有些媒体不用为中国电影感到尴尬,还扯入围威尼斯两大竞赛单元的《荡寇》和《完美生活》也一无所获。将威尼斯视为华语电影的一根救命稻草。”

    “说什么风格缺乏变化的华语电影很难再折服评委,失利是国际影坛对中国电影提醒。”

    “这种论调真尴尬,我们的电影市场以世界第一的增量,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些人对此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不需要外面来给我们一个印证,这种思想,挺下贱的。”

    此文一发。

    立刻引起鑫浪大V的围攻。

    鑫浪博客还活着,也转型做微博。

    很魔怔,也是它还活着的原因。

    沈三通这边不收魔怔的大V,公然反的,直接封禁处理,也不给时政话题热度。

    不是洞天微博审查严格,而是如今奇行种遍地。

    这么说,矮大紧相比一些大V都算好的。

    鑫浪收容了这批大V,而且这个时代他们还是有拥趸的,再加上鑫浪本身的流量,声势可以。

    一些专家也下场。

    搬出陈凯各和张一谋来压沈三通,这两位前辈都很尊重奥斯卡,追求得奖,你沈三通黄口小儿算什么。

    被砸中的媒体则咬文嚼字,表示一直关注东大电影发展。

    报道了报道了,只是版面小了一点。

    反过来指责沈三通太极端、太保守。

    3月2日。

    沈三通去《建国大业》剧组客串,开机一个多月。

    韩三瓶老小子一直催促,怕沈三通放鸽子。

    沈三通带着些喝的和零食过去:“三爷,我来了!我就是韩董的小兵,哪里需要我往哪搬。”

    韩三瓶一听,没好气道:“你小子,去你的!指不定在背后怎么编排我!”

    沈三通无语了,有那么明显吗?

    (本章完)


  http://www.badaoge.info/book/129960/503186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info。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info